自21世纪以来,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,高质量的教育越来越被看重,出国留学已经不是新鲜事。然而慢慢地,留学成为了一种“跟风”状态,“为什么出国?”,“出国后的考量是什么?”,依旧是很多学生没有弄明白的事。
选专业的时候,你是否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确方向?
选择前途还是“钱”途?选就业面广还是与梦想相同?
回国还是留下?
科研还是经商?
目的是充实自己还是只为了刷个学历找个好工作?
这些选择关乎着每一位留学生的命运。面对这么多的选择,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考量。可是,当留学生们说出心中所想,又能获得多少真正的支持呢?
来自家庭、社会的压力下,我们很难兼顾自己的梦想的同时又能满足他人的期望。属于自己的未来,你走对路了吗?
“我是为了你好”、“爱你才这样做”……你是否经常听到亲人这么对你说?美国心理医师苏珊·福沃德(Susan Forward)结合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提出,这是典型的“情感勒索”。
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操纵方式,和我们亲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间接地威胁我们。在亲密关系中,情感勒索随处可见。
比如前段时间演员朱雨辰跟他妈妈一起上热搜了。对朱雨辰 71 岁的妈妈来说,儿子就是她的人生、她的全部。
十年如一日凌晨四点起床为儿子熬梨汁润肺;尝了朱雨辰自己做的菜,因为觉得好吃,开始反思自己的失职,恨不得他不会做;朱雨辰考上中戏时,她陪他去报道,铺完床之后,她还是怕儿子睡不好。她离不开儿子,一离开儿子就会哭,和儿子在一起,心里才踏实。
朱雨辰愁眉苦脸地说:这种爱压力太大了。
这不是什么明星特有的家庭问题,其实很多普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。几十年如一日,活在一种以爱为名的控制里。
当我们与家长的意见相左的时候,他们更多的是说站在为我们考虑的角度上,所以争吵没有任何作用,有效地进行沟通非常重要.
最简单的反抗,就是拒绝。高级点的反抗,就是无视。再高级点的反抗,就是提要求。
同学A,91年生人,马上周岁27了,国内普通二本院校金融学专业毕业,应届校园招聘进入我们这三线城市银行工作,转眼工作三年半了,一直很不太喜欢银行的氛围,也一直向往大城市,从小一直有出国的执念。
于是近期真的做了他这一生最牛逼的一件事,裸辞,备考雅思全力出国读研。老实说我现在没有相亲没有找对象一直也是为了出去,放弃很多人羡慕的稳定工作我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,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有些天马行空不切实际,但是我也不想让自己这辈子后悔。
可是,这个想法被身边所有人都认为是——疯子。
“你这个岁数再重念大学不是在开玩笑吗?别折腾了,实在不行考研不就得了?”身边的同学、老师、父母都在这样劝Ta,这让A非常难过。
“他们怎么就不能理解我这种度日如年的感受呢?”
顺其自然的人生本没有错,但这是别人的第一选择,不是你的。在追求美好的权利上,每个人都是平等的。
在能力范围之内,物质可以妥协,但精神不行,想要的人生、想完成的梦想都不行。不要被别人的话限制住,没做过之前,谁都没有发言权。在不想妥协的事面前,不能“等、靠、要”,必须主动寻求改变。
据耶鲁大学2013年发布的研究表明,中国留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令人警惕。
这份调查显示45%的中国留学生称曾出现过抑郁症状,29%的人称有焦虑症状,而美国大学中常规的焦虑及抑郁比例只有13%。
可能更多情况下,跟父母会存在沟通瓶颈,这时候不如大家都先把脚步放下,转一个目标对象获取有效意见。
对于留学来说,更多地向师兄师姐寻求开导会更为妥当,他们兼任“过来人”及“同龄人”的角色,会给你更好的指引,向他们袒露你的初心,以及请求正确的批判。
新纪元教育尊重并保护您的隐私
X